Web Site Maker

作者懶人包

賞析

本詩為七言律詩,載於《詩報》第35期(1932年5月15日)。
首聯
「鄒魯淵源接海濱,宏開釋奠廟重新。」,先提到儒家的啟源之地¬-鄒魯,靠近濱海之地,最後發揚到臺灣,台北文府廟在清光緒年間建,於日治時期被毀壞,雖有重新建一間小房間設孔子像和四配十二哲祭拜,可是設置不全,至昭和14年(1939年)重建,也才能在此地鄭重的執行祭孔儀式。此處也暗指儒家思想遠播於台灣,即使在日本的統治下,祭孔儀式卻也被眾人重視,並無遺忘,可見孔子教育和理念對台灣人有很大的影響。
頷聯
「宮墻卜地圓山麓,檜柏參天淡水津。」,再提孔廟的萬仞宮牆矗立於圓山麓,檜柏高又大,直指衝天,旁邊是淡水河的大稻埕港口。此處顯示孔廟新建地點的優點和地理環境,有生長茂盛的樹林,有人多的大稻埕港口,旁邊是淡水河,有山有水,還有人氣,孔廟必會永久流傳。

頸聯
「德仰大成惟至聖,道高未有自生民。」,作者推崇孔子的道行,仰望德高望重的孔子,想見其教育大成之貢獻,這樣的聖人和偉大的思想,自孔子後就沒人超越,對於孔子的景仰和崇拜也在此顯現,顯示出作者對儒家教育思想的喜愛與熱情。

尾聯
「龍峒久被絃歌化,師表萬年向往頻。」,最後提作者對孔子的思想教育有極大的崇拜與欽佩,尤其是”被弦歌化”,表示因孔廟遷於龍峒此地,導致此處被孔廟禮樂教化感染,有地靈人傑的意思存在,下一句更凸顯他對孔子的尊重和景仰,和儒家思想遠播且深植人心的力量,萬世師表的德性與道行也會使他人嚮往。

全詩表示對於孔子與儒教的無限崇仰之意,和對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熱情。台北第一間台北府文廟因戰爭而毀壞,後因仕紳的籌建而新遷成台北孔廟,這得來不易之事,在眾多學習儒家思想的讀書人心中,有很大的感動,也因此讓作者寫出這首詩來慶祝和表明自身對儒家思想的喜愛。

作者Q&A


Q:這個國字臉是誰?
A:駱子珊,日治台北人
Q:所以..他..會什麼?
A:書法、詩文,還集了一冊郵票
Q:日治臺人還會寫書法的喔
A:     d(`・∀・)b
Q:他這麼強有沒有什麼有名的作品?
A:他的作品沒有編輯成冊╮(╯_╰)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