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b Generator

臺北第一座孔廟—台北府文廟

臺北府城於光緒五年(西元1879年)動工後, 耗時一年,在城內南門內(即今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及北一女一帶)建文武廟,這即是臺北府的孔廟,隔年完成了大成殿、儀門與崇聖祠,於秋天舉行首次釋奠典禮。第二年,再由臺北士紳提議募捐,再建造禮門、義路、櫺星門、泮池與萬仞宮牆,到光緒十年(西元1884年)才完成。劉銘傳任巡撫時,每年如期舉行祭孔大典。到了光緒十七年(西元1891年)邵友濂繼任,添購祭祀用器且聘禮官樂師來教習。日治初年,日軍進駐臺北孔廟,至聖先師及先賢牌位多被損毀,禮器與樂器也遺失,建築物漸漸荒廢,祭孔大典也停止了。至明治四十年(西元1907年)日人為了建日語學校(今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前身),拆除孔廟,建造第一高等女學校。

遷移重建於大龍峒孔廟

大正十四年(西元1925年)一月,地方士紳聚會,深以臺北市無孔廟為憾,在座有人願意捐獻私地,當日即決定重建孔廟。 沒多久舉行重建孔廟協商會議,決定建築及募款方式。士紳捐獻田地,合為約五千坪作為建廟基礎,聘請唐山師父來設計建造。

台北市政府接手管理

民國三十五年(西元1945年),因經費無著,祭典暫停。 到民國三十五年(西元1946年),官民為了恢復孔誕祭典,公議復興臺北崇聖會,主持每年孔誕祭典,到民國三十九年(西元1950年),為孔子誕生二千五百年紀念,特別擴大舉行,當時蔣中正先生特別敬獻手書匾額「有教無類」, 民國四十年(西元1951年),相關人士決定組織臺北孔子廟管理委員會,推動平常事務及每年祭典事宜,民國四十九年(西元1960年),有鑑於尊孔重道乃是國家大政,再加上孔廟的維護費支出龐大,乃決議將孔廟捐給政府。民國六十年(西元1971年),行政院核定臺北孔廟由臺北市政府管理,民國六十一年(西元1972年)七月,正式成立「臺北市孔廟管理委員會」,隸屬民政局,由民政局長兼主任委員。

推薦參觀行程

從圓山站一號出口由庫倫街步行至大龍街右轉抵達台北孔廟,再往北走可達保安宮,接者走回圓山站往北走到達護國禪寺,往東走有兩座花博公園,東北方還有市立美術館跟台北故事館。



五大參觀景點介紹

建議步行即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