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mple web maker


鯉魚山歷史變遷

 「鯉魚閃爍含殘日」所提及的鯉魚就是現在台東的鯉魚山公園。
   鯉魚山位於臺東市西側的丘陵,標高75公尺,為附近最高之地、視野良好。因外形與鯉魚相似而得名,是臺東市區最明顯的地標和風景區之一,從山頂可以俯瞰臺東市區。
最初阿美族人稱鯉魚山為kinafaragaw,意為蒼蠅很多之地,後轉音為「baragau」或    「varagau」,後阿美族人以其形與神話中的大鰲魚相像而稱之為鰲魚山。此外,由於清朝時位在卑南街,也被俗稱為卑南山。日治時期後改鰲魚山為鯉魚山。
   傳說中,鯉魚山由兩條魚變成,原本的魚能在夜晚活動。然而後來荷蘭人將魚眼地方的的寶藏挖走,留下現今鐵道旁的兩個大山洞,失去雙眼的鯉魚,就此被固定在原地。
另一個版本為一位台東平原的少年戀上原住民公主,卻受到眾人反對。原住民頭目派出勇士追殺年輕人,年輕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自殺,其身軀化成鯉魚山。頭目對於魚靈化身的年輕人不放心,特地請來貓神看緊這條魚靈,貓神也就是現在的「貓山」。
最後一個傳說是有關貓捉鯉魚。傳說中太平洋住著兩隻鯉魚精,常在夜晚上岸擾亂百姓,還好台東平原也住著一隻貓精。只要鯉魚精一上岸,就會發生貓抓鯉魚的戲碼。但這些妖精只要見到太陽,就會幻化成石頭,一動也不動,直到太陽下山才會變回原形。每次貓即將抓到鯉魚時,不是被牠逃入海中,就是太陽升起,就這樣追了好幾千萬年。有一天,鯉魚精又上岸危害百姓,還是被貓精發現,最終,公鯉魚跳入海裡,貓精就快抓到母鯉魚時,太陽出來,母鯉魚及貓都變成山,這時剛好一艘西班牙船艦經過,看到母鯉魚所變的山上有寶石閃閃發亮,於是派兵上岸將「魚眼」挖走,鯉魚失去靈性變不回原形,而貓看到獵物不動牠也不動。從此以後,在台東平原上就看到一座「貓山」,遠望著「鯉魚山 」,而海上還有一條公鯉魚(綠島)回頭看鯉魚山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