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b Site Maker

諸羅懷古

桃城憶昔賦新詩,名勝而今到處遺。太子棲樓成古蹟,康安刻石賸殘碑。
紅毛井鑿荷蘭手,阿里山開日本時。欲問滄桑誰識得,文祠前有老松知。

諸羅懷古-翻譯與賞析


桃城憶昔賦新詩,名勝而今到處遺。太子棲樓成古蹟,康安刻石賸殘碑。
紅毛井鑿荷蘭手,阿里山開日本時。欲問滄桑誰識得,文祠前有老松知。



大家好,今天我們要講解的全台詩是由黃啟棠先生-- 一位日治時期於嘉義出生的牙醫師所寫的<諸羅懷古>。
這首詩的誕生,是因為黃啟棠到了嘉義公園,對於時代的衰變有感而發,於是做了這首詩。

黃啟棠到了嘉義,發現這裡都是名勝古蹟,想起了此處的歷史,因此做了一首詩緬懷過去。他漫步在桃城,桃城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嘉義!在清領時期,嘉義興築的古城形狀的長得像桃子故而得名。他走著走著,看到了在當時由王得祿捐募修建的太子樓。王得祿是先前在嘉義的傳奇人物,他是清領時期官位最高的台灣人,而這棟太子樓,經過了歷史的摧殘及天災,城垣十分殘破,經過幾番修復,二次大戰後還將其重建於嘉義公園,不過最後仍被拆除,所以現在的嘉義公園已經看不到這棟樓的蹤影了。
繼續走著,他看到了一座殘破的石碑,走近一看,才發現那是當年乾隆皇帝為了紀念福康安平定林爽文事件,「嘉」許諸羅城民英勇守城的忠「義」所立下的石碑,而這個石碑也記錄了嘉義這個地名的由來。接著,他想到了紅毛井,紅毛井又名蘭井,是荷治時期派駐人數逐漸增多,荷蘭人為了因應大量需求及改善水質而開鑿的大井,而紅毛井現在也成為了嘉義的諸羅八景之一。
在日治時期,為了開發台灣林業,所建闢的阿里山鐵路,記錄著這裡各時期的風風雨雨。
詩人想問,世代間的轉移與衰變,究竟有誰能懂得?可能只有孔廟前的老榕樹能回答這個問題了吧!





嘉義市地圖古今對比

欣賞完了這首詩,是不是更想認識嘉義這個城市啊~~
透過古今地圖的對照,一起看看桃城的轉變吧!


作者介紹

了解一首詩,怎麼可以不認識它的作者?
讓我們來帶你看看黃啟棠的生平經歷吧~~

  


景點介紹

說了這麼多,那就快來了解一下這首詩出現景點的歷史吧!

太子樓

福康安紀念碑

紅毛井

阿里山鐵路

嘉義市孔廟

網頁導覽

首頁-
1.詩的賞析 

2.嘉義市古今地圖對比

3.作者生平介紹

第二頁 景點敘述-

1.太子樓

2.福康安紀念碑

3.紅毛井

4.阿里山鐵路

5.嘉義市孔廟    

第三頁 旅遊路建規劃及觀光建議-

1.Google地圖路線規劃

2.觀光建議

3.參考資料

網頁製作者

中文一 陳虹媞/生技一 游昕瑋/植病一 賴彥琳/財金二 蔡博獻/行銷二 駱品翰

指導老師: 高嘉勵老師/陳育毅老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