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birise

雲林為什麼叫雲林呢?

過去雲林的古地名為雲林坪,我們查找許多資料,發現雲林之起源有兩個說法。第一個連雅堂在台灣通史中記載「雲林坪為鄭氏部將林圯所闢,故曰雲林以旌其功」;另一個根據是一位日本的地名學者安倍明義的說法,「雲林坪東界一帶,山峰毗連,入夜雲霧深濃,呈關閉森林的形勢,故名」因為這樣,雲林二字取自『雲霧』及『森林』。之後雲林縣文獻委員會的顧問吳景箕先生還引用白居易之詩:「亂藤遮石壁,絕澗護雲林」的雲林象徵地名的由來。

但是,最早的雲林是我們現在所認知的雲林縣一帶嗎?



光緒十一年(西元1885年),清廷把台灣設為一個省,首任巡撫劉銘傳為有效管理,在中部地方新設了雲林縣,而當初的這個地方就是現今南投縣竹山鎮。
此地北有濁水溪,西有清水溪,四面環山,地勢險要,又是通往東台灣及八通關古道的交通要道,而有「前山第一城」的美稱,是設縣治的最佳地點。 
但當時因清水溪沒有橋樑,又經常發生水患,民眾往返不便。所以新任李姓知縣便把縣城遷移到今斗六。
但「雲林」的名稱卻被後人所延用,「雲林里、雲林路、雲林國小、雲林新村」這些名字就是竹山原為雲林縣政府所在地的最佳見證。


星期一,猴子穿新衣      星期二,猴子肚子餓

星期三,猴子去爬山      星期四,猴子去考試

星期五,猴子去跳舞      星期六,猴子去斗六

星期日,猴子看電視

這一首琅琅上口的打油詩,相信是不少人的兒時回憶吧!
但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們一樣,不禁懷疑過,為什麼這麼跳痛的出現斗六這個地名呢?
原來這和斗六的歷史意義有相當大的關聯呢!

        雲林斗六市自古至今為重要的交通的樞紐,其地理位置相當特殊,位於平原與山區的轉折點。此地土地平坦,地勢高、排水好,

而沒有淹水的顧慮,夏季很少有颱風正面襲擊,冬季也沒有漫天風砂,土地肥沃,是個貴寶地。然而斗六這個名字究竟從何而來,其


實有很多很有趣的傳說。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       相傳清朝時期,為了縣址所在地,當時的斗六與諸羅(今嘉義)爭執不下,於是清朝政府決定以土地的肥沃程度來決定,雙方

拿等量的泥土來稱重。比較結果,嘉義一斗土的重量等於斗六土一斗六升,於是決定將縣治設在嘉義,兩地的土為什麼門會有這樣的

差別?因為斗六人拿的是純土,嘉義人拿的泥土中加了鹽,又含有較多水份,據說這就是「斗六」一名的由來之一。


        斗六東市場附近,原名「蕃社」,在康熙年間,平埔蕃洪雅族在此定居開墾。「斗六門」,本來是洪雅族的一個社名,因洪雅族

於狩獵捕獲山鹿,歡喜之餘,常常齊聲歡呼:「ㄉㄨ ㄌㄨ ㄇㄣ;ㄉㄨ ㄌㄨ ㄇㄣ」,斗六門因而得名。後來省略門字,就成了今天的

斗六。

      另一說斗六市平原靠近山區,古時候野鹿成群,客家話「打鹿」,因語音略重,而被滿清官吏誤聽為「斗六門」。現在斗六

市的三光里,史料中舊稱「柴裡」,是客家人最早開發的地段,附近還有一條「柴裡溪」,「柴裡」的閩南語發音,正是客家話「財

來」的發諧音。


        雲林懷古一詩裡面也提到了柴里社的存在,光緒二十年(1894) 倪贊兒撰寫的雲林採訪冊中的記錄發現,有三個帶有柴裏地

名的番社,分別為頂柴裏莊、下柴裏莊及柴里社附城。頂柴裏莊、下柴裏莊為今近古坑一帶,柴里社附城的東和街一帶,當時俗稱番

社,推測為今斗六市福德宮至新興宮一帶。由荷蘭時期的報告書的翻譯考證發現,靠近古坑鄉的「柴里」與斗六市的「柴里」其實是

不一樣的族群。


透過雲林懷古一詩,我們隨著詩中提到的歷史地點,探索雲林,探索斗六,發現其中的歷史故事及變遷其實相當有趣。
現在,讓我們隨這下面的古今地圖,一一探索這些地點吧!

古今位址對比